來源:人民法院報
發(fā)布時間:2019-02-02
閱讀次數:
虛假訴訟在目前司法實踐中呈增多趨勢,對司法秩序、司法權威、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以及對國家、集體、第三人合法權益均有著嚴重危害,因此,對虛假訴訟進行甄別防范與懲戒顯得尤為重要。
虛假訴訟在目前司法實踐中呈增多趨勢,對司法秩序、司法權威、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以及對國家、集體、第三人合法權益均有著嚴重危害,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審判秩序,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還嚴重影響司法裁判的公信力,損害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因此虛假訴訟又被稱之為“訴訟公害”。
一、虛假訴訟概念
虛假訴訟一般包含以下要素:(1)以規(guī)避法律、法規(guī)或國家政策謀取非法利益為目的;(2)雙方當事人存在惡意串通;(3)虛構事實;(4)借用合法的民事程序;(5)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案外人的合法權益。
在刑事訴訟領域,從防止刑事打擊面過大的考量出發(fā),在對虛假訴訟罪的界定上將其限定為“無中生有型”捏造事實行為,即對虛假訴訟限定在捏造民事法律關系、虛構民事糾紛的行為。如果存在真實的民事法律關系,行為人采取偽造證據等手段篡改案件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則不能認定為刑事意義上的虛假訴訟。
二、虛假訴訟的趨勢特點及實踐表現樣態(tài)
目前虛假訴訟在實踐中呈現出以下趨勢特點:
1.訴訟的表面對抗性增加,以往虛假訴訟顯著特點之一是雙方當事人之間缺乏對抗性,因而司法實踐中此類案件通常被納入重點審查和防范的范圍。因此越來越多的虛假訴訟當事人會通過增加訴訟的表面對抗性來掩蓋虛假訴訟的真實目的,虛假訴訟日益呈現出表面對抗性增加的發(fā)展趨勢特點,甄別難度不斷增大。
2.手牽手的調解訴求減低,以往虛假訴訟的另一顯著特點是雙方當事人手牽手要求調解,在此類情形成為司法實踐中防范虛假訴訟的重點審查對象之后,部分虛假訴訟當事人不再主動提出調解訴求,部分虛假訴訟案件表現為在經法院多次主持調解、不斷磋商協議條款之后方達成調解協議,部分虛假訴訟案件當事人則堅持不同意調解,要求法院判決。
3.以隱瞞對方實際聯系方式為手段之一,使法院無法找尋到相關的對抗方當事人,無法形成庭審實質性的對抗。例如在以涉及離婚訴訟的夫妻雙方為被告提起的民間借貸訴訟中,配偶一方對另一方的實際居住地址或實際聯系方式故意隱瞞,使法院無法有效送達,因而只能缺席審理,從而難以形成庭審的實質對抗性,難以發(fā)現認定虛假訴訟的關鍵證據。
4.虛假訴訟認定的時點多為事后。由于目前可識別、可發(fā)現虛假訴訟的機制和平臺并不健全和完善,對虛假訴訟的甄別主要依賴于法官個體經驗和識別能力,審理中認定虛假訴訟的情形較少,主要是以利害關系人提出執(zhí)行異議或申請再審等事后發(fā)現認定為多。
5.主動撤訴為虛假案件的主要裁判結果,由于對虛假訴訟的認定需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并且在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并否定原告訴訟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的情況下,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存在一定的裁判風險,因而對于部分疑似虛假訴訟的案件,法院通常會向虛假訴訟的當事人釋明訴訟風險和法律后果,最終以當事人主動撤訴方式結案,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案件較少。
虛假訴訟在實踐中的主要樣態(tài),主要是以財產型的案件類型為主,涉及的案由主要包括民間借貸糾紛、繼承糾紛、離婚析產糾紛、贈予合同糾紛、股權轉讓糾紛、擔保糾紛以及其他財產型合同糾紛。
從虛假訴訟的目的來看,主要目的分為以下四大類型:一是虛構相應的債務,使自己負債,導致可執(zhí)行財產減少。二是隱瞞相應的事實,使自己的財產增加,獲得相應的財產,比如前述隱瞞有遺囑的事實,通過法定繼承使自己分割相應的房產或者繼承相關財產。三是規(guī)避繳納有關行政稅收或行政費用。比如通過房屋確權訴訟以規(guī)避房屋交易所產生的房產交易稅費。四是為了規(guī)避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比如為了規(guī)避非上市流通法人股禁止場外交易的規(guī)定,部分持有人意圖通過調解、判決方式實現法人股場外轉讓的目的。還有一些不符合環(huán)保標準的車輛,意圖通過訴訟來實現轉讓的目的。
三、虛假訴訟的甄別防范懲處路徑
(一)在思想認識層面,應充分認識虛假訴訟的危害,在全面掌握虛假訴訟特點、實踐樣態(tài)的基礎上進行甄別,并要特別注意以下情形:(1)當事人為夫妻、朋友等親近關系或者關聯企業(yè)等共同利益關系;(2)原告訴請司法保護的標的額與其自身經濟狀況嚴重不符;(3)原告起訴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明顯不符合常理;(4)當事人雙方無實質性民事權益爭議;(5)案件證據不足,但雙方仍然主動迅速達成調解協議,并請求人民法院出具調解書。對于當事人達成和解的案件,則要在查清事實的前提下加大對調解協議合法性的審查力度。
(二)在價值判斷層面,應秉持公平正義,遵循公允良俗,敢于作出認定虛假訴訟的判決。公允良俗原則在彌補法律缺陷、協調各種利益沖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發(fā)揮極其重要的作用。虛假訴訟通常難以有直接證據予以認定,需要法官發(fā)揮司法智慧,運用間接證據之間形成的證據鏈,在公平正義和公允良俗價值引領下,大膽作出認定,這也是最大限度追求法律事實和客觀事實統一的審判程序要求,對虛假訴訟等濫用訴權行為予以相應的認定和規(guī)制。
(三)在事實查明層面,應著重于證據發(fā)現,增強對可疑訴訟的事實調查力度。對于虛假訴訟的認定,實踐中基本難以有直接證據,往往是通過間接證據、運用高度蓋然性的證明標準予以認定,形成法官的內心確信。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一步查明事實:1.傳喚當事人本人到庭,或要求證人出庭作證,就有關案件事實接受詢問。2.要求當事人和證人簽署保證書,充分告知法律后果,發(fā)揮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有關當事人和證人簽署保證書規(guī)定的作用。3.通過調查流水走賬、詢問細節(jié)、交叉詢問等尋找可疑點、突破口,增加對可疑協議實際履行情況的審查力度。4.通過追加與案件處理結果可能存在法律上利害關系的一方為第三人,或通知相關人員到庭調查等,增加訴訟的對抗性解開虛假訴訟的面紗。
(四)在制度建設層面,2012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并根據情節(jié)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2015年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設了虛假訴訟罪。2016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防范和制裁虛假訴訟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虛假訴訟的防范路徑和制裁方式。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fā)布《關于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虛假訴訟罪在具體適用方面的若干問題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虛假訴訟的救濟制度方面,除了已有的再審、抗訴制度之外確立了第三人撤銷之訴、案外人執(zhí)行異議之訴等制度。全方位、多層次的虛假訴訟防范、救濟和懲戒制度正在逐步構建。
(五)在平臺建設層面,利用信息化、大數據平臺,完善審判管理系統,增加關聯案件的識別、提示、預警、報警功能,完善識別虛假訴訟的技術手段。
(六)在懲戒機制層面,加強聯合懲戒力度。對虛假訴訟,查明屬于虛假訴訟,原告申請撤訴的,不予準許,并應駁回其請求。對虛假訴訟參與人,加大罰款、拘留等妨礙民事訴訟強制措施的法律適用力度;虛假訴訟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虛假訴訟參與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構成虛假訴訟罪等刑事犯罪的,依法予以追究刑事責任。對司法工作人員參與虛假訴訟的,依照法官法、法官職業(yè)道德基本準則和法官行為規(guī)范等規(guī)定,從嚴處理。與他人共同實施刑法規(guī)定的虛假訴訟犯罪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濫用職權罪,民事枉法裁判罪,執(zhí)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guī)定定罪從重處罰。對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參與虛假訴訟的,依法予以制裁,并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或者行業(yè)協會發(fā)出司法建議。與他人通謀,代理提起虛假民事訴訟、故意作虛假證言或出具虛假鑒定意見,共同實施虛假訴訟犯罪行為的,依共同犯罪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同時構成妨害作證罪、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guī)定定罪從重處罰。(劉亞玲)
(原文鏈接: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9-02/01/content_151647.htm?div=-1)